豆腐上可為達官貴人的“金殿玉菜”,下可為千家萬戶的“家常菜”,其價格親民、老少皆宜,是傳承了上千年的傳統美食;不管是家常便飯,還是盛會宴席,都有豆腐的一席之地,既然豆腐在餐桌上出鏡率如此之高,那么你知道什么樣的豆腐要少買,怎樣買到優質好豆腐嗎?看完你就懂了,在家自己也能做出好豆腐。
種豆南山下,霜風老莢鮮;磨礱流玉乳,蒸煮結清泉;色比土酥凈,香逾石髓堅;味之有余美,五食勿與傳。這是被稱之為“女中之賢智者”元代女詩人鄭允端寫的《豆腐》贊。
武岡豆腐作為生活中常見的食材,既能登大雅之堂,又能入千家萬戶,在食譜中應用非常廣泛,煎、炸、蒸、煮、炒、燒、燉等都可以,不同烹飪手法,有不同風味,因此讓人百吃不厭,關鍵價格還便宜,叫人怎能不愛。
正因如此,武岡豆腐成為餐桌上的“家常菜”,隔三差五就會吃一回,吃的次數多了,買的頻率就高了。
大家都知道豆腐屬于豆制品,不能長時間存放,時間久了就容易變質,那么你知道怎樣去分辨豆腐的好壞嗎?以前我也不知道,后來有個做豆腐朋友直言讓我少買3種豆腐,從此再也沒買到過變質的豆腐,今天就分享給大家,去菜市場買豆腐,3種豆腐建議要少買,豆腐老板:從來不給家人吃。
沒有豆香味的豆腐
如果早晨經常去菜市場買豆腐的人應該知道,還沒走到豆腐攤前,就能遠遠聞到濃濃的豆香味,這說明豆腐是用純正的黃豆制作而成。
隨著科技的進步,給我們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,同時也有不良商販把高科技和狠活利用到食品中,不僅賣相好看,口感還不差,就像現在市場上有的豆腐,沒有一點豆香味,還可以折彎而不斷,摔而不碎,在印象中,豆腐應該是易碎食品,這可顛覆了我們的認知,遇到這種豆腐,建議還是少買。
看起來顏色純白的豆腐
“小蔥拌豆腐,一清二白”,這是我們從小就知道的歇后語,潛意識認為豆腐是越白越好,真是如此嗎?
其實不然,大家都知道豆腐主要食材是黃豆,黃豆浸泡好以后打成豆漿,然后再點鹵凝固成豆腐腦,通過模具壓制而成,我們平時自己打豆漿喝時,是不是發現豆漿是乳白泛黃的顏色,這才是純正的豆漿,所以豆腐也不是純白色,而是白中泛黃的顏色。
如果再去菜市場買豆腐時,看到那種純白的豆腐,轉身就走,因為這種豆腐可能添加了科技用料。
摸起來滑手的豆腐
曾經在網上看到過一個段子,說做豆腐的永遠不會虧本,豆腐做嫩了就是嫩豆腐,豆腐做老了就是老豆腐,豆腐放臭了可以做臭豆腐,反正沒有浪費的,雖然只是一則玩笑話,但是生活中遇到變質豆腐還是有可能的,因為豆腐本身就不宜長久存放。
可是買豆腐時,恐怕沒有那個老板愿意讓人去觸摸,那我們怎樣知道豆腐是否滑手呢?
其實很簡單,賣豆腐時,豆腐上面一般會鋪一層紗布,是起保濕作用,防止豆腐風干,我們可以用手指輕輕按壓一下豆腐上的紗布,是否滑手一下就知道,而且還能知道豆腐是否有彈性,如果是摸起來很硬且滑手的豆腐,就是放了很久的豆腐,武岡豆腐廠家不建議購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