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非要用一個豆腐流派來定義武岡豆腐,那么武岡鹵豆腐除了屬地湘西南派,更應該屬于堅韌派。它 " 五鹵五出 " 的工藝打磨出腰身緊繃勁道十足的豆腐,好似當地人的品性。
在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武岡,一塊長條形的黃鹵豆腐更像一種歷史的積淀,厚重、耐人尋味。到底是古城成就了這一食品文化還是鹵豆腐影響著這座古城,沒人能分清楚。但能肯定的是,久經歲月,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早已分不出彼此。
豆腐和草藥相融的本味在舌尖越嚼越綿長。入夜之后,在武岡,三牌路、四牌路、南正街的街旁路口,處處可見亮著昏黃燈光的鹵菜小攤。攤子大約一米五到兩米見長,用木框玻璃罩著,旁邊擺出小方桌,桌上點著油燈,為了防止燈光被吹滅,便在油燈的玻璃罩上套上一個長長的紙筒。在燈光照耀之下,玻璃木框中的鹵豆腐齊齊泛出金屬般的光澤。這時候,疲憊的人們往那一坐,拈一塊鹵豆腐在手,慢慢細細咀嚼,瞬間滿身暖意。
在湖南境內,大概除了武岡周邊,甚少有人用原汁豆腐水當發酵鹵水(醋水)來做豆腐。這一獨特工藝,也造就了武岡鹵豆腐的特殊。如今,這千百年傳承的武岡鹵豆腐已經成為當地特色產業?;蛟S久后,這味堅韌的豆腐會被更多人接受。